查看原文
其他

活动回顾 | 教育大师班:汶麟——吉他与拓展思维

乐小微 上海国际乐器展 2020-02-04

汶麟

中国著名摇滚乐队子曰吉他手

独立音乐人

独立唱片制作人


音乐思维方式


从编曲到弹奏的每一个音,都是在大脑中构思完再付诸实现。从理论来讲这牵扯到创作、灵感等多方面内容,不过所有技能都是音乐组成的部分,都是通过时间积累出的技能模块。对琴的控制能力,对乐曲结构掌握的熟练程度,包括组乐队等都可以加深人对乐器的认知。


音乐是人的思维,能够无限扩展。



01

拓展思维的建立——如何举一反三

尽可能跳出常规的理论,但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扩展;

一旦你熟练掌握了规律,就要尝试去破坏它;

先从感性的角度学习音乐,培养对音乐的感觉,然后再系统学习音乐理论;

七分听,三分练。


02

吉他入门学习四个元素及其拓展

音色

音色是乐器学习的第一位,如何将音色调至满意的程度,首先是要创造音色的标准,这就要求对音色的构想,乐器的标准从听过的最好的经典作品中获得。要达到音色的标准后再去拓展。

比如电吉他,最基础的声音是手指按弦发出的声音以及拨弦发出的声音。以开放音为例,标准的音色是亮度和和基础宽度以及力度足够。在基础音色之上吉他还可以演奏出闷音,甚至更多音色。国外现在在吉他教学中会进行开放音和闷音的转换练习,那么加上泛音、连音、敲击音、击勾等一起混合转换,就是一种拓展思维,也就是在基础之上进行更多的变化。


旋律音阶

音阶是学习乐器的第二位,因为有很多古谱都只有旋律保存了下来,现如今演奏的版本可能节奏是与古时不同的。旋律音阶的拓展从学习基础音阶开始,音的不同能体会出不同的色彩

调式音阶、和声音阶等等之外,尝试使用地域来学习音阶的话会发现,变化一两个音,整个音乐的色彩就改变了。七声音阶大调可以理解为德系音阶,严密、有秩序,环环相扣、阶梯的色彩;中式音阶就是五声音阶,即C、D、E、G、A音阶;而日式音阶是D、E、F、A、B的五声音阶;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区在所有音阶的基础上使用更多半音,包括半音的半音,增加神秘的色彩。包括布鲁斯也是五声音阶为基础再增加。


和弦

和弦是现代西方音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,东方本土音乐却十分缺乏。可以通过很系统的方法来学习和声,比如通过和弦的连接去学构成。

扩展和声思维的方法与音阶一样,在学习了一定知识之后,可以尝试一些即兴的组合,比如茉莉花可以使用拥有东方色彩的小十一和弦或是小九挂四和弦、小七挂四和弦来演绎。同样茉莉花可以演绎成通俗模式或是复杂的模式。

和声的扩展有多种方式、多种可能。对未知的东西保持距离不去设法学会、掌握是无法拓展提升的。


节奏

节奏的学习重要性实际上名列前位,例如一些非洲国家的音乐并不存在旋律元素,而是以节奏或律动感为主体。

关于节奏的拓展,这里以吉他为例。很多人在学习吉他节奏时把吉他仅仅当做是吉他练习,这样就失去了乐器演奏学习提高的机会。不妨将吉他想象成是其他乐器,比如把它当做鼓的组成部分,试着将踩镲的音色借鉴到吉他上,进行踩镲模拟练习,练到一定程度时,就可以通过即兴的形式进行拓展。又或者吉他可以变成贝斯,将slap击勾弦等等形式融入演奏,就会拓展出很多新的节奏效果。


03

音乐创作中的思维拓展

子曰从概念来说有一个思维:要跳出常规的one·two·three·four的状态,要在别人未注意到的缝隙里加入自己的想法,不光是要整齐,而且要在音乐的缝隙里塞进去一些让人感到意外惊喜的东西。以节奏型为例,一定要在常规节奏型的缝隙里在增加一些内容,就是funk,真正的funk思维就是这么来的,音乐里所有的缝隙是funk非常重要的东西。

崔健影响了子曰的节奏,但是崔健在音色和空间方面没有影响太多。旋律是子曰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,学问是在配器上,尤其是鼓的编排上下了很大功夫。因为乐队和个人音乐有很大差异,个人音乐突出的是个人的声音或者是吉他音等等,乐队则需要考虑到整体画面,特别讲究编排色彩,比如吉他是乐曲中的色彩乐器,子曰比较忌讳将吉他分为主音吉他和节奏吉他,音乐就是配合,如果两个吉他手,音乐是交互着来的,尽量不做两人齐奏,因为不同人的音乐有不同特色。

写特定主题的音乐,就好比写命题作文,而命题作文式写歌是很难写的。首先要有关键点,一系列内容都是围绕关键点的表现展开。主题有一个旋律,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变奏这个主题旋律。

现在的思维方式是尽可能减少技巧化的加入,而是尽量返璞归真,把重点表达出来。复杂的曲子也是由几段核心旋律构成,然后用复杂的内容去过渡、包装主题,先选定关键词,比如乡愁,然后用一句话表现乡愁,设立重点,在重点基础上去拓展。


如需查看活动完整视频,

请戳阅读原文

或登录官网点击同期活动。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c0538dhvs3o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本文由上海国际乐器展原创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

 点 我 看 热 点 文 章 哦 


活动回顾 l 徐惟聆&王勇:提琴比赛的正面与侧面


活动回顾丨周海宏:业余学琴为什么那么苦


活动回顾 l 艺术沙龙——宁峰&洪韵:实问实答:宁峰的提琴观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